https://jiaoshi.huatu.com 2024-08-13 11:36 中國教師資格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案例分析題
99.材料:在一項行為實驗中,教師把一個大盒子放在幼兒面前,對幼兒說:“這里面有一個很好玩的玩具,一會我們一起來玩。現在我要出去一下,你等我回來,我回來前,你不能打開盒子看,好嗎?”幼兒回答:“好的!”教師把幼兒單獨留在房間里,下面是兩名幼兒在接下來的兩分鐘獨處時的不同表現:
幼兒一:眼睛一會看墻角,一會看地上,盡量讓自己不看面前的盒子,小手也一直放在自己的腿上,教師再次進來問:“你有沒有打開盒子?”幼兒說:“沒有。”
幼兒二:忍了一會,禁不住打開盒子偷偷看了一眼,教師再次進來問:“你有沒有打開盒子?”幼兒說:“沒有,這個玩具不好玩兒。”
問題:請分析上述材料中兩名幼兒各自表現的行為特點。(20分)
100.材料:李老師第一次帶中班,她發(fā)現中班幼兒比小班幼兒更喜歡告狀,教研活動時,大班教師告訴她說中班幼兒確實更喜歡告狀,但到了大班,告狀行為會明顯減少。
(1)請分析中班幼兒喜歡告狀的可能原因。(10分)
(2)請分析大班幼兒告狀行為減少的可能原因。(10分)
【答案解析】
99.材料一的幼兒自我控制能力較強,而材料二中的幼兒自我控制能力較弱。
幼兒自我控制發(fā)展的趨勢和特點如下:
(1)從主要受他人控制發(fā)展到自己控制,3歲左右的幼兒,其自我控制水平是非常低的,在遇到外界誘惑時,主要受成人的控制,而一旦成人離開,則很難自己控制自己,很快就會違反行為的規(guī)則。材料二中的幼兒就沒有控制自己的行為,打開了盒子。
(2)從不會自我控制發(fā)展到使用控制策略
控制策略是影響兒童控制能力的一個重要因素。對于年齡小的孩子來說,他們還不會使用有效的控制策略。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會逐漸學會使用簡單的控制策略進行,如材料一中的幼兒就會分散自己對盒子的注意力,來提高自己的控制能力。
100.(1)道德感是由自己或別人的舉止行為是否符合社會道德標準而引起的情感。3歲前只有某些道德的萌芽。3歲后,特別是在幼兒的集體生活中,隨著兒童掌握了各種行為規(guī)范,道德感也發(fā)展起來,小班幼兒的道德感主要是指向個別行為的,往往是由成人的評價而引起。中班幼兒比較明顯地掌握了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標準,他可以因為自己在行動 中遵守了老師的要求而產生快感。中期開始,學前兒童不但關心自己的行為是否符合道德標準,而且開始對別人的行為是否符合道德標準產生明顯的情緒體驗,因此,中班的孩子愛告狀。實際上反映了幼兒正在把其他兒童的行為與老師經常教導他們的行為做比較,并且主動產生某種道德體驗。
(2)大班幼兒的道德感進一步發(fā)展和復雜化。大班的幼兒的道德感有了進一步的發(fā)展,比小班更加深刻,從外露向內隱性發(fā)展,有了一定的穩(wěn)定性。同時,大班出現了獨立性的評價;并且大班幼兒的社會性發(fā)展更好。
推薦閱讀:
責任編輯:欣欣
上一篇: 教師資格證幼兒保教知識與能力易錯題22
公眾號
視頻號
小紅書
京ICP備16044424號-2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64號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師華圖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