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4-01-24 11:52 教師招聘網(wǎng) [您的教師考試網(wǎng)]
尊敬的各位老師上午好!我是應聘小學語文的xx號考生。語言的魅力往往體現(xiàn)在一言可勝九鼎,一語可化危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楊氏之子》。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方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shè)計這五個方面開始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楊氏之子》是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的一篇精讀文章。選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該書是一部記載漢末至晉代士族階層言談軼事的小說集。第八單元以“風趣和幽默是智慧的閃現(xiàn)”為專題選編課文,目的在于讓學生通過讀書感受語言表達的藝術(shù),積累語言。本文講述了梁國姓楊的一家中九歲男孩風趣幽默、機智巧妙地應答他人的故事。故事情節(jié)簡單,語言幽默,頗有趣味,尤其是“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充分顯示出九歲孩子的聰明機智和超強的應對能力。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yǎng)的核心素養(yǎng),是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chuàng)造的綜合體現(xiàn)。因此,我將本堂課的教學目標設(shè)為:
1.會寫梁、詣等6個生字,會認惠、禽、曰3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了解楊氏子與孔君平的對話內(nèi)容。
3.能借助注釋、想象、聯(lián)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句意思,感受人物形象。
4.體會故事中楊氏子應對語言的巧妙,初步感受語言的魅力。
依據(jù)以上對于教材內(nèi)容與作用的分析以及對于教學目標的分析,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特點,我認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能借助注釋、想象、聯(lián)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句意思,了解課文內(nèi)容。教學難點是:體會故事中楊氏子應對語言的巧妙,體會人物形象。
二、說學情
教師備課不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這一階段的學生好奇心、求知欲強,思維活躍,但是注意力容易分散。五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也有了一定的生活認知,能夠嘗試利用生活經(jīng)驗解決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他們在三年級、四年級時已經(jīng)接觸過文言文,學習了《司馬光》《王戎不取道旁李》《囊螢夜讀》《鐵杵成針》等古文,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文言文的方法,能通過注釋、聯(lián)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古文大意。但是,對于《楊氏之子》中孔君平和楊氏之子的言外之意可能存在理解的困難。因此,這將是我在教學中著重注意的地方。
三、說教學方法
科學的教學方法能讓我的教學事半功倍。讀式教學模式的核心是讀,這與本課教學重點不謀而合,因此本課教學主要采取讀式教學法。這種方法的功能是既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自能讀書”,又能激勵興趣、情感、意志、動機等非智力因素,全面提高心理素質(zhì),促進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與此同時,問題引導法、創(chuàng)設(shè)情境法也是本課教學中兩種非常重要的方法,它促進了“讀式教學法”的讀,拓展了學生思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努力營造一個“實在、有序、輕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的全過程。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因此我會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從而感受人物語言的風趣機智。我還會讓學生采用交流討論的形式,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作為教師要做的是幫助學生架設(shè)生活與教材的橋梁,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并參與其中,推動學生深入地感受、領(lǐng)會學習,因此我的教學過程設(shè)計如下:
(一)故事導入,感受幽默
課堂初始,我會借助周恩來與美國外交家的外交智慧的故事來展示語言的藝術(shù),從而引出本篇文章。這樣的導入情節(jié)性強,而且素材與文章內(nèi)容貼合度高,能夠快速高效導入新授課堂。這樣的導入能夠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達到“課未始,興已濃”的效果。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這個環(huán)節(jié),分為二步:
第一步:認識人物。
讀通文章之后就可以進入文章的研讀階段。這一階段的教學主要是通過分析具體的句子來認識相關(guān)人物。
我會先讓學生運用之前積累的學習文言文的方法,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討論并引導學生通過大聲的、反復的朗讀,借助“注釋”“工具書”“聯(lián)系上下文”等方式自讀自悟,揣摩句子意思。我會對一些難懂的字再次進行翻譯點撥:如第一句,我會首先著重強調(diào)孩子姓楊,并且年齡很小,為下面的學習做鋪墊。之后,引導學生著重理解通假字“惠”,同智慧的“慧”,“聰惠”一詞,說明楊氏之子既聰明又有教養(yǎng)。讓學生理解“甚聰慧”的“甚”是“很”的意思。第二句強調(diào)“孔君平詣其父”的“詣”表示拜見,說明兩家關(guān)系比較熟悉,也看出9歲的楊氏子來接待孔君平,很了不起。第三句要指出楊氏之子端來的水果中有楊梅,并看出小孩子的熱情好客。第四句,引導學生明白孩子姓楊,楊梅第一個字也是楊,看來,楊梅是你們家的水果啊。第五句強調(diào)禽不是指家禽,而是指鳥,飛禽走獸,孩子由姓孔想到孔雀,真可謂聰慧。
推薦閱讀:
責任編輯:欣欣
上一篇: 教師招聘小學語文《楊氏之子》教案
公眾號
視頻號
小紅書
京ICP備16044424號-2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3064號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師華圖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