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handong.hteacher.net 2023-06-06 17:33 山東教師招聘 [您的教師考試網]
一、陶器
提到陶器我們最先想到的就是距今7000年前的彩陶,什么是彩陶呢?彩陶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紅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礦物質顏料進行描繪,用赭石和氧化錳作呈色元素,然后入窯燒制。在橙紅色的胎地上呈現出赭紅、黑、白諸種顏色的美麗圖案,形成紋樣與器物造型的高度統一,達到裝飾美化效果,這樣的陶器通稱彩陶。彩陶又分為仰韶文化和馬家窯文化,其中仰韶文化的類型有很多種,最為杰出的就是半坡類型和廟底溝類型。馬家窯文化是仰韶文化晚期在甘肅、青海地區(qū)的一個分支,主要有石嶺下、馬家窯、半山和馬廠四個類型。
陶器的用途是非常廣泛的,它可以分為飲食器、炊煮器和儲藏器。
二、瓷器
瓷器是由瓷石、高嶺土、石英石、莫來石等燒制而成,外表施有玻璃質釉或彩繪的物器。瓷器的成型要通過在窯內經過高溫(約1280℃—1400℃)燒制,瓷器表面的釉色會因為溫度的不同從而發(fā)生各種化學變化。燒結的瓷器胎一般僅含3%不到的鐵元素,且不透水,因其較為低廉的成本和耐磨不透水的特性廣為世界各地的民眾所使用,是漢文明展示的瑰寶。
中國是瓷器的故鄉(xiāng),瓷器是漢族勞動人民的一個重要的創(chuàng)造。謝肇制在《五雜俎》記載:“今俗語窯器謂之磁器者,蓋磁州窯最多,故相延名之,如銀稱米提,墨稱腴糜之類也。”當時出現的以“磁器”代窯器是由磁州窯產量最多所致。這是迄今發(fā)現最早使用瓷器稱謂的史料。
三、區(qū)別與聯系
陶器與瓷器雖然是兩種不同的物質,但是兩者之間存在密切聯系。如果沒有制陶術的發(fā)明及陶器制作技術不斷改進所取得的經驗,瓷器是不可能單獨發(fā)明的。瓷器的發(fā)明是我們祖先在長期制陶過程中,不斷認識原材料的性能,總結燒成技術,積累豐富經驗,從而產生量變到質變的結果。陶器與瓷器的五大區(qū)別。
1.概念不同
陶器:用粘土為胎,經過手捏、輪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干燥后,放在窯內燒制而成的物品。
瓷器:瓷器是一種由瓷石、高嶺土等組成,經混煉、成形、煅燒而成的外表施有釉或彩繪的物器。
2.燒成溫度不同
陶器燒成溫度一般都低于瓷器,最低甚至達到800℃以下,最高可達1100℃左右。瓷器的燒成溫度則比較高,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達到1400℃左右。
3.使用原料不同
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燒成,瓷器則需要選擇特定的材料,以高嶺土作坯。燒成溫度在陶器所需要的溫度階段,則可成為陶器,例如古代的白陶就是如此燒成的。高嶺土在燒制瓷器所需要的溫度下,所制的坯體則成為瓷器。但是一般制作陶器的黏土制成的坯體,在燒到1200℃時,則不可能成為瓷器,會被燒熔為玻璃質。
4.堅硬程度不同
陶器燒成溫度低,坯體并未完全燒結,敲擊時聲音發(fā)悶,胎體硬度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鋼刀劃出溝痕。瓷器的燒成溫度高,胎體基本燒結,敲擊時聲音清脆,胎體表面用一般鋼刀很難劃出溝痕。
5.透明度不同
陶器胚體即使比較薄也不具備半透明的特點。例如龍虎山文化的黑陶,薄如蛋殼,卻并不透明。瓷器的胎體無論薄厚,都具備半透明的特點。
推薦閱讀:
責任編輯:云云
上一篇: 教師招聘考試:英語科目閱讀理解對對碰
下一篇: 2024年山東考試資料匯總
公眾號
視頻號
小紅書
京ICP備16044424號-2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64號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師華圖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