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4-01-26 13:37 教師招聘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一、教學目標
1.結合注釋、背景,了解詩歌內容,反復誦讀,品味詩歌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把握詩歌的內容和思路以及詩人是如何表達勞動與收獲的喜悅的。
2.誦讀詩歌,分析詩歌的藝術特色,學習復沓的表現(xiàn)手法以及動詞的含義,培養(yǎng)和提高鑒賞古典詩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
3.概括詩歌的主旨,積累《詩經》名句,聯(lián)系歷史知識,加深對詩詞的理解。
4.查找?guī)资子嘘P農業(yè)的詩歌,分析其內容和情感,培養(yǎng)和弘揚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感受與傳承熱愛勞動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習復沓的表現(xiàn)手法以及動詞的含義,培養(yǎng)和提高鑒賞古典詩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
難點:品味詩歌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把握詩歌的內容和思路以及詩人是如何表達勞動與收獲的喜悅的。
三、教學方法
朗讀體會法、引導啟發(fā)法、小組討論法、情境教學法等。
四、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激發(fā)興趣
開始上課時,教師使用多媒體展示一幅車前草圖片,請學生找出它的另外的名字,說出它的效用。隨后,引出課題。(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解決字詞句讀
給學生充裕的時間默讀課文,結合課前預習,解決生字詞,一詞多義,及創(chuàng)作背景,在課堂上分享,教師補充。隨后,教師播放朗讀錄音,學生感受朗讀的情感以及句子的停頓。學生自發(fā)站起來朗讀,學生和老師糾正語音語調。
2.了解內容脈絡
提問:《芣苢》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分別是什么?
要求:學生自主朗讀詩歌作出回答。
明確: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
(1)“采之”“有之”;
(2)“掇之”“捋之”;
(3)“袺之”“擷之”。
推薦閱讀:
責任編輯:欣欣
上一篇: 教師招聘高中語文《故都的秋》說課稿
公眾號
視頻號
小紅書
京ICP備16044424號-2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64號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師華圖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